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標準
發布時間: 2021-05-14 22:39:13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它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美術》課程一直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已制訂了《美術》課程的教學大綱,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也應該看到,與其他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相比,我們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制訂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標準,其目的是使這門課程更加規范,便于檢查、監督。同時,通過實踐、研究,構建起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的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課程性質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與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既要學習一些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把所學到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在以后所從事的幼兒教育中,發揮起一定的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能幫助學生實現以下的價值。
(一)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人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專業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陶冶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生活品位。
(二)抒發個人情感,獲得個性發展
美術創作與欣賞是一種情感表達活動,在創作與欣賞的表達過程中,來抒發個人的情感。美術創作強調想象力與創造力,作品的獨特性與獨創性是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美術創作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會起很好的作用。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抒發個人情感,獲得個性發展。
(三)掌握必備技藝,形成職業素養
美術是一門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與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學習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由于我們培養的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我們與美術專業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們對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盡量廣一些,淺一些,主要能為他們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藝。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掌握必備的技藝,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體現時代性與基礎性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如增加學習現代設計藝術等內容;又要注重學科的基礎性,如繪畫中的素描、色彩的學習等。
(二)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如敏銳的洞察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繪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來教師的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是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通過美術學習,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識世界,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職業提高藝術素養。
三、課程設計思路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一、二、三年級的必修課中一、二年級每周為4課時;三年級每周為2課時。以每學期18周計算,總學時數為360課時。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必修課程設置了以下四個內容系列:
系列1:簡筆畫
系列2:設計與工藝
系列3:中外美術作品欣賞
系列4: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系列5:紙 藝
以上四個內容系列中,“簡筆畫”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課時,每學期9計算;“設計與工藝”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系列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內完成,以每周2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 “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系列安排在二級第二學期內完成,以每周2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紙藝”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級第一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時,每學期9周計算。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
一、掌握簡筆畫、設計與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在藝術實踐中,學會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藝術作品,美化生活與環境。能夠熟練掌握簡筆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更好的服務好自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
二、知道中外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在欣賞古今中外美術作品中,拓展藝術理解能力,并學習如何評價和解釋藝術作品,交流各種見解和觀點。
三、了解兒童美術發展的特點與教學方法。在學習中掌握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為今后從事幼兒美術教學工作奠定一些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一、必修課程五個系列的內容標準:
(一)簡筆畫
“簡筆畫”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美術的基礎課程。通過繪畫學習能幫助學生認識造型藝術的基本規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提高表現藝術的能力,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也為以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1、學習內容
簡筆畫的理論知識、筆畫創作的基本規律、物簡筆畫練習(常見走獸、飛禽、家畜、昆蟲、海洋動物、水中生物)、人物簡筆畫的基本規律、人物頭像練習(兒童頭像、少數民族兒童頭像、兒童面部表情、神話人物頭像、現代人物頭像、外國人物頭像)人物動態畫法(1課時)、同年齡人物畫法、物的畫法及圖例、瓜果、風景、常見的靜物工具(常見工具、交通工具)、簡筆畫的線條要求以及構圖要求、常見物體、動物、人物、風景簡筆畫的創作、簡單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2、成就標準
通過“簡筆畫”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畫的基本規律。使學生掌握常見的簡筆畫的基本畫法,能夠進行最基礎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使學生掌握常見的簡筆畫的基本畫法,能夠進行最基礎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2掌握簡筆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更好的服務好自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
(二)設計與工藝
“設計與工藝”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環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兒手工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通過“設計與工藝”學習,能幫助學生廣泛地接觸各種材料,認識不同材料的功能與作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
1、學習內容
平面設計基礎知識、平面設計的應用(包括:美術字的書寫、海報、賀卡設計等)、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包括:幼兒園教室布置、校園布置、活動或會議場所布置等)、工藝制作(包括:紙藝制作、泥塑制作、玩具制作等)。
2、成就標準
通過“設計與工藝”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了解平面設計基礎知識。
(2)掌握黑體、宋體、變體美術字的書寫方法,以及海報、賀卡等平面設計的應用。
(3)利用所學到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進行幼兒園教室、校園環境的布置。
(4)會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一些簡單的玩具。
(5)掌握一些泥塑、紙藝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三)中外美術作品欣賞
“中外美術作品欣賞”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了解中外美術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內容系列。通過“中外美術作品欣賞”學習,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感受、體驗、聯想、分析與判斷中,提高審美能力。
1、學習內容
“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為:中國美術作品欣賞和外國美術作品欣賞兩大部分。
中國美術作品主要有:彩陶藝術、青銅藝術、畫像石和畫像磚藝術、壁畫藝術、石窟雕塑藝術;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
外國美術作品主要有:古代埃及藝術、古代希臘藝術、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藝術、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藝術、十九世紀歐洲藝術、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等
2、成就標準
通過“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知道中國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
知道外國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
(3)在參與各種討論、交流和研究中,以及在口頭和書面的表達和描述中,提高審美判斷的能力。
(四)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美術教學和環境布置打下基礎。通過“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內容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兒童美術的發展過程,掌握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能運用教育教學的原理,進行教學。
1、學習內容
兒童美術的發展階段及其特點、兒童美術教學的原則、兒童美術教學的過程、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原則等。
2、成就標準
通過“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了解兒童繪畫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征。
了解兒童美術教學的原則與過程。
知道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原則。
(五)紙 藝
“紙藝” 是學前教育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拓寬今后從事幼兒園手工教學而打下基礎。通過“紙藝”的內容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紙質的材料來制作不同藝術作品,發展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1、學習內容
紙藝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折、刻、剪等技術)、做紙花卉、動物等。
2、成就標準
通過“紙藝”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學會用紙來制作花卉、動物等紙藝作品。
(2)在制作過程中,發展動手、動腦的能力。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為了更好地實施本《課程標準》,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1、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尤其在欣賞教學中,更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描述、敘述、解釋、比較和各種的判斷能力。要改變以往欣賞教學中,單純傳授式的教學方式。
2、美術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制作,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展。要改變以往教學中,單純強調技能學習或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
3、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可通過創作或共同來完成一個項目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在教育實習和教育見習期間,應鼓勵學生積極為幼兒園做一些有關環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導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展各種美術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4、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錄像、電視等,或利用黑板、畫紙以及其他材料進行示范、演示,使學生有一直觀的感受。
二、評價建議
美術課程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
目前,我們對學生作業的評價,采用平時作業占70%,期末作業占30%的評價方式。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學習檔案袋,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評價,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作評價, 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三、教材編寫建議
經過教學實踐,我們應編寫一套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材。
編寫的原則
(1)應體現本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特點。
(2)教材內容應強調基礎性的原則。
(3)教材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要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教材的呈現方式
(1)圖文并茂
(2)可以分成每個內容系列各編一冊,也可以綜合為一本。
《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它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美術》課程一直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已制訂了《美術》課程的教學大綱,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也應該看到,與其他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相比,我們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制訂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標準,其目的是使這門課程更加規范,便于檢查、監督。同時,通過實踐、研究,構建起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的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課程性質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與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既要學習一些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把所學到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在以后所從事的幼兒教育中,發揮起一定的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能幫助學生實現以下的價值。
(一)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人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專業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陶冶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生活品位。
(二)抒發個人情感,獲得個性發展
美術創作與欣賞是一種情感表達活動,在創作與欣賞的表達過程中,來抒發個人的情感。美術創作強調想象力與創造力,作品的獨特性與獨創性是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美術創作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會起很好的作用。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抒發個人情感,獲得個性發展。
(三)掌握必備技藝,形成職業素養
美術是一門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與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學習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由于我們培養的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我們與美術專業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們對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盡量廣一些,淺一些,主要能為他們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藝。
本課程開設的繪畫、設計與工藝、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制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中外經典藝術的作品時,掌握必備的技藝,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體現時代性與基礎性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如增加學習現代設計藝術等內容;又要注重學科的基礎性,如繪畫中的素描、色彩的學習等。
(二)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如敏銳的洞察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繪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來教師的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是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通過美術學習,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識世界,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職業提高藝術素養。
三、課程設計思路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一、二、三年級的必修課中一、二年級每周為4課時;三年級每周為2課時。以每學期18周計算,總學時數為360課時。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必修課程設置了以下四個內容系列:
系列1:簡筆畫
系列2:設計與工藝
系列3:中外美術作品欣賞
系列4: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系列5:紙 藝
以上四個內容系列中,“簡筆畫”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課時,每學期9計算;“設計與工藝”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系列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內完成,以每周2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 “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系列安排在二級第二學期內完成,以每周2課時,每學期18周計算。“紙藝”系列安排在一年級級第一學期內完成,以每周4時,每學期9周計算。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
一、掌握簡筆畫、設計與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在藝術實踐中,學會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藝術作品,美化生活與環境。能夠熟練掌握簡筆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更好的服務好自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
二、知道中外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在欣賞古今中外美術作品中,拓展藝術理解能力,并學習如何評價和解釋藝術作品,交流各種見解和觀點。
三、了解兒童美術發展的特點與教學方法。在學習中掌握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為今后從事幼兒美術教學工作奠定一些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一、必修課程五個系列的內容標準:
(一)簡筆畫
“簡筆畫”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美術的基礎課程。通過繪畫學習能幫助學生認識造型藝術的基本規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提高表現藝術的能力,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也為以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1、學習內容
簡筆畫的理論知識、筆畫創作的基本規律、物簡筆畫練習(常見走獸、飛禽、家畜、昆蟲、海洋動物、水中生物)、人物簡筆畫的基本規律、人物頭像練習(兒童頭像、少數民族兒童頭像、兒童面部表情、神話人物頭像、現代人物頭像、外國人物頭像)人物動態畫法(1課時)、同年齡人物畫法、物的畫法及圖例、瓜果、風景、常見的靜物工具(常見工具、交通工具)、簡筆畫的線條要求以及構圖要求、常見物體、動物、人物、風景簡筆畫的創作、簡單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2、成就標準
通過“簡筆畫”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畫的基本規律。使學生掌握常見的簡筆畫的基本畫法,能夠進行最基礎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使學生掌握常見的簡筆畫的基本畫法,能夠進行最基礎的場景簡筆畫創作。
(2掌握簡筆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更好的服務好自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
(二)設計與工藝
“設計與工藝”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環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兒手工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通過“設計與工藝”學習,能幫助學生廣泛地接觸各種材料,認識不同材料的功能與作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
1、學習內容
平面設計基礎知識、平面設計的應用(包括:美術字的書寫、海報、賀卡設計等)、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包括:幼兒園教室布置、校園布置、活動或會議場所布置等)、工藝制作(包括:紙藝制作、泥塑制作、玩具制作等)。
2、成就標準
通過“設計與工藝”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了解平面設計基礎知識。
(2)掌握黑體、宋體、變體美術字的書寫方法,以及海報、賀卡等平面設計的應用。
(3)利用所學到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進行幼兒園教室、校園環境的布置。
(4)會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一些簡單的玩具。
(5)掌握一些泥塑、紙藝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三)中外美術作品欣賞
“中外美術作品欣賞”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了解中外美術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內容系列。通過“中外美術作品欣賞”學習,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感受、體驗、聯想、分析與判斷中,提高審美能力。
1、學習內容
“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為:中國美術作品欣賞和外國美術作品欣賞兩大部分。
中國美術作品主要有:彩陶藝術、青銅藝術、畫像石和畫像磚藝術、壁畫藝術、石窟雕塑藝術;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
外國美術作品主要有:古代埃及藝術、古代希臘藝術、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藝術、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藝術、十九世紀歐洲藝術、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等
2、成就標準
通過“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知道中國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
知道外國美術發展史的大體脈絡。
(3)在參與各種討論、交流和研究中,以及在口頭和書面的表達和描述中,提高審美判斷的能力。
(四)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美術教學和環境布置打下基礎。通過“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內容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兒童美術的發展過程,掌握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能運用教育教學的原理,進行教學。
1、學習內容
兒童美術的發展階段及其特點、兒童美術教學的原則、兒童美術教學的過程、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原則等。
2、成就標準
通過“幼兒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了解兒童繪畫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征。
了解兒童美術教學的原則與過程。
知道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原則。
(五)紙 藝
“紙藝” 是學前教育課程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拓寬今后從事幼兒園手工教學而打下基礎。通過“紙藝”的內容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紙質的材料來制作不同藝術作品,發展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1、學習內容
紙藝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折、刻、剪等技術)、做紙花卉、動物等。
2、成就標準
通過“紙藝”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
(1)學會用紙來制作花卉、動物等紙藝作品。
(2)在制作過程中,發展動手、動腦的能力。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為了更好地實施本《課程標準》,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1、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尤其在欣賞教學中,更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描述、敘述、解釋、比較和各種的判斷能力。要改變以往欣賞教學中,單純傳授式的教學方式。
2、美術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制作,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展。要改變以往教學中,單純強調技能學習或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
3、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可通過創作或共同來完成一個項目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在教育實習和教育見習期間,應鼓勵學生積極為幼兒園做一些有關環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導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展各種美術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4、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錄像、電視等,或利用黑板、畫紙以及其他材料進行示范、演示,使學生有一直觀的感受。
二、評價建議
美術課程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
目前,我們對學生作業的評價,采用平時作業占70%,期末作業占30%的評價方式。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學習檔案袋,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評價,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作評價, 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三、教材編寫建議
經過教學實踐,我們應編寫一套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材。
編寫的原則
(1)應體現本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特點。
(2)教材內容應強調基礎性的原則。
(3)教材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要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教材的呈現方式
(1)圖文并茂
(2)可以分成每個內容系列各編一冊,也可以綜合為一本。